公司主站| 收藏本站
理论授课教案

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作者:| 来源:威廉希尔足球 | 时间:2018-07-09

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1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概述...         3                      

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3                      

一、流动构造...         3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penecontemporaneousdeformationstructures...         11                      

三、暴露成因的构造...         12                      

第三节  化学成因的构造(Chemical genetic    strucutres...         13                      

一、结晶构造...         13                      

二、压溶构造...         13                      

三、增生与交代构造...         14                      

第四节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Organic genetic    structures...         15                      

二、生物扰动构造(bioturbationstructure...         15                      

三、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         15                      

四、植物根痕迹(Rootimprint).         16                      

第五节  沉积岩的颜色(Colors of sedimentary    rocks...         16                      

一、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Genetictypesofcolorsofsedimentaryrocks)          16                      

二、引起沉积岩颜色的原因(Causesresultingincolorsofclasticrocks)          16                      

三、颜色的意义和描述方法(Significanceanddescriptionmethodsofcolors)          17                      

   

   

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Structures and colors of sedimentary rocks  

学时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实验2学时)    

基本内容    

①基本概念:沉积构造、层理、纹层、层序、层系组、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爬升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压扁层理(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递变层理、韵律层理、均质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槽模、沟模、晶体印痕、结核、生物遗迹构造、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  

②基本原理:描述层理的的一些基本术语、层理的分类及主要类型、层理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三种成因类型波痕的特征、不同类型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碎屑岩颜色的成因意义    

重点与难点描述层理的的一些基本术语、层理的分类与基本类型、ƒ各交错层理的特征、各类层理的特征与其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常见层面构造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教学思路①本部分内容备有录相片和大量实物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将充分利用,以增强员工的感性认识;②在介绍沉积构造分类的基础上,分别讲解机械成因、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在机械成因的沉积构造中重点介绍波痕和层理;③简要介绍碎屑岩的颜色及其成因意义。④引导同学们利课余时间观看《沉积构造与环境解录相片》和长江三峡标本长廊。    

主要参考书:  

①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四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②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四章,地质出版社,1986.

③《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著组编著《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科学出版社,1991.

④何幼斌编《Sedimentary Petrology》(英文辅助教材)第四章,江汉石油学院,2003.

复习思考题  

①何谓层理?层理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试述每种层理的形态特点、成因及环境意义,并用图表示。    

②试述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和层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    

③试述流水型交错层理和浪成交错层理的形成机制和主要控制因素。    

④试述层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⑤何谓层面构造?试述与机械成因有关的主要层面构造类型的形态特点、成因机制及环境意义。    

⑥试对比不同成因类型浪成的、流水的、风成的波痕的特点及指数变化范围。    

⑦试举例说明波痕的研究意义。    

⑧何谓同生变形构造?它包括哪些类型?试述每种类型的形态特点、成因及环境意义。    

⑨试述晶体印痕特点、成因及指相意义。    

⑩试述结核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以及研究结核的地质意义。图示同生、成岩、后生等结核与层理的关系。    

⑾何谓生物成因构造?何谓痕迹化石?以塞拉克Seilacher,1964研究成果为例,指明复理式和磨拉式沉积中的主要痕迹化石类型。    

⑿与实体化石比较,痕迹化石在相分析中有哪些优点?  

⒀何谓自生色、继承色、次生色?试以粘土岩为例,说明自生色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自生色在岩相石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概述    

1.构造—岩石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or组成岩石的颗粒彼此间的相互排列关系)。  

“沉积构造”——指的是沉积物在沉积时到石化之前由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者沿着沉积物与流体界面所形成的构造。  

2.研究意义——可以确定沉积环境、确定地层的顶底和层序、分析恢复水流系统以及指出水流状态等。  

3.分类  

沉积构造        

机械成因构造        

流动成因的        

波 痕        

层 理        

侵蚀成因的        

同生变形成因的        

暴露成因的        

化学成因构造        

盐和冰晶体印痕        

结核        

生物成因构造        

   

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一、流动构造  

(一)波痕(ripple mark)(重点)  

波痕是非粘性的砂质沉积物层面上特有的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波痕是保留在层面上的底沙形体痕迹,在层内的痕迹就是层理。  

所以说,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波痕要素包括波长(L)、波高(H)、波痕指数(RI)和波痕不对称指数(RSI)。  

波长(L)—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  

波痕指数(RI=L/H,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  

波痕不对称指数(RSI=                         ,表示波痕的不对称程度。  

波痕的形态大小差别很大,种类繁多,按成因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浪成的、流水的和风成的。  

                 

   

   

   

   

   

   

   

1.浪成波痕(wave ripple  

1)成因: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2)特点: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称,RS11RI=413(多为67  

                 

   

   

   

   

   

   

   

   

浪成波痕  

2.流水波痕(current ripple  

1)成因: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2)特点: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RSI>22.5),RI>5815),陡坡指示水流方向。  

                             小型的,L<0 .6m

3)分类(按大小及形态)     大型的,L=0.6~30m

                             巨型的,L>30m

                 

   

   

   

   

   

   

   

   

   

流水波痕  

3.风成波浪(aeolianripple  

1)成因: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2)特点:呈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RI=1070,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  

4.修饰波痕(modifiedripple)和叠置波痕(compoundripple  

由于水位,水流和波痕方向、浪基面的变化,而导致早先形成的波痕被修饰改造而形成修饰波痕,或在早先形成的大波痕的基础上重叠小波痕,形成叠置波痕。  

5.波痕研究意义  

1)根据波痕类型可以了解岩石形成条件。  

2)不对称波痕指示介质的流动方向。  

3)浪成波痕可指示地层的顶底。  

4)海、湖波痕在平面上的分布有平行滨线的趋势。  

5)波痕的形态和分布,是识别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  

6.研究方法  

1)测量波峰走向、陡坡倾向和倾角、波长、波高,不对称度。  

2)波痕在平面上的分布。  

3)测量大量波峰走向、陡坡倾角,编制玫瑰图。  

(二)冲刷痕(scour marks  

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流动时冲刷出来的痕迹称为冲刷痕(scourmarks)。形成于泥质沉积物表面上的冲刷痕,通常以上覆砂质层底面上的铸型形式保在下来。  

1.槽痕(flutemarks  

2.槽模(flutecasts  

                 

   

   

   

   

   

   

   

   

   

   

   

   

3.纵向脊与沟(longitudinal ridges and furrows  

(三)压刻痕(press marks  

水流所携带的物体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上运动时所刻蚀或刻划出来的痕迹称为压刻痕或工具痕(tool marks)。  

1.沟痕(groove marks  

2. V形痕(chevron marks  

3.戳痕(prod marks  

4.弹跳痕(bounce marks  

5.刷痕(brush marks  

6.跳跃痕(skip marks  

7.滚动痕(roll marks  

8.大型滑动痕(large-scale slide marks  

(四)其它表面痕迹  

1.细流痕(rill marks  

2.冲淤构造(scour-and-fill structures  

3.冲蚀构造(washout structures  

4.冲流痕(swash marks  

5.剥离线理(parting lineation  

这种构造常出现在具有平行层理的薄层砂岩中,沿层面剥开,出现大致平行的非常微弱的线状沟和脊,常代表水流方向。  

它是砂粒在平坦床沙上作连续的滚动留下的痕迹。所以与平行层理共生。  

6.水位痕(water level marks  

(五)层理(bedding  

        1. 基本术语          

1)层理  

2)纹层  

3)层系  

4)层系组  

5)层  

   

   

   

   

层理是沉积岩最典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也是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层理: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bedding)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和渐变而显现出来。岩石因层理的存在而显出岩石的非均质性。  

纹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亦称细层Lamina  

成因: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  

厚度:小,一般数mm~数cm

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它们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产物。(set  

层系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或性质不同组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间断。也称层组。(coset  

组成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bed  

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它是在较大区域内,在基本稳定的自然条件下沉积而成的。  

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层没有限定的厚度,其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可自数mm~数十米,通常是几cm~几十cm。按厚度,可以划为:  

层的类型        

单层厚度        

块状层        

>1m(or >2m)

厚层        

1.00.5m(or 2.00.5m)

中层        

0.50.10m        

薄层        

0.100.01m        

微细层或页状层        

<0 .01m        

2.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  

层理,至今还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或公认的分类。  

首先,按照层内组分和结构性质把层理划分为四种类型:非均质层理、均质层理、递变层理、韵律层理。  

其次,在非均质层理中,再按照几何形态进一步分为水平、平行、波状、交错、压扁、透镜状层理。  

2.1水平层理及平行层理  

1)特点:纹层呈直线互状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2)水平层理(horizontalbedding)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深湖、泻湖、深海等环境。  

3)平行层理(parallelbedding)主要产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而成的。一般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  

2.2波状层理  

1)特点: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2)成因:主要是沉积介质的波浪振荡造成的,其次是单向水流的前进运动造成的。一般要有大量悬浮物质沉积,当沉积速率>流水的侵蚀速率时,可保存连续的波状层理。  

在水介质稍浅的地区,如海、湖的浅水地带和河漫的滩等地区较常见。  

2.3交错层理  

最常见的一种层理。在层的内部边一组倾斜的细层(前积层)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交。又称斜层理。  

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3cm )、中型(310cm)、大型(10200cm)和特大型(>200cm)交错层理。  

这种层理是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  

底床上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沙波,这种沙波顺层流动的结果,在陡坡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纹层倾向表示介质流动方向。斜层系互相平行或彼此切割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  

根据层系与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通常可以将交错层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板状、楔状、槽状交错层理。  

                 

   

   

   

   

   

1)板状交错层理(tabularcrossbedding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沉积中最为典型。  

2)楔状交错层理(wedge-shapedcross-bedding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及三角洲地区。  

3)槽状交错层理(troughcrossbedding  

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是槽状,纹层与之一致也是槽状;在纵切面上,层系底界面呈弧状,纹层与之斜交。顶视为重叠的瓣状。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多见于河流环境中。  

在确定交错层理类型时,最好有三度空间或至少有两个断面的露头。∵在不同的断面上,层系或细层可以有不同的形态。  

4)其它类型的交错层理  

①爬升波纹交错层理(Climbingripplebedding  

亦称上叠波纹交错层理,也是沙波迁移的产物。  

在沙波向前过移的同时,有大量沉积物特别是悬浮物供给,沙波依顺流方  

向沿其背部向上爬升增长,使后一层爬叠在前一层系之是,形成具有爬升特点的交错层理。  

这种层理的形成反映了悬浮载荷与底载荷的关系。  

②羽状交错层理(herringbonecrossbedding  

一种特殊类型的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经纬度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进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这种层理是在具有反向水流存在的情况下形成的。  

③浪成波纹交错层理(Wave-ripplebedding(oscillationcrossbedding)

由浪成沙波迁移形成的。  

③冲洗交错层理(Swashcrossbedding  

也称低角度交错层理。其特点是层系界面和纹层平直,层系呈楔状以低角度相,一般210°,多向海倾斜。主要出现于前滨环境中  

④丘状交错层理(hummockycrossbedding  

由一些大型的宽缓波状层系组成,外形上象隆起的圆丘状,向四周缓倾斜。  

⑤洼状交错层理(swaleycrossbadding  

是彼此以低角度变切的浅洼坑,其中充填的细层与浅洼坑底界面平行,而向上变成很缓的波状并近于平行的层理。  

⑥风成交错层理(aeoliancrossbedding  

风的吹扬作用可形成风砂流,风砂流的流动成床沙形体迁移,从而形成风成效错层理。  

层系厚度较大(巨大),几十cm~几m。前积纹层多角度倾斜,25°~34°。  

2.4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这是在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它是由压扁层理(又称脉状层理flaser bedding)、波状复合层理和透镜状层理(lenticular bedding)组合而成。  

这种复合层理的形成,说明环境有砂、泥供应,而且水流活动期与水流停滞期交替出现。主要发育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的地层中。主要形成于潮下带和潮间带。  

2.5.递变层理  

又称粒序层理(gradedbedding),是具有粒变递变的一种特殊层理。  

其特点由底向上至顶部颗粒逐渐由粗变细,除了粒度变化外,没有任何内部纹层。主要由浊流形成。  

2.6.韵律层理(rhythmicbedding)

在成分、结构和颜色方面的不同的薄层作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组成的。  

成因:物质搬运或产生方式有规律地发生交替变化造成的。  

1)潮汐环境中的韵律层理  

2)季节性变化产生的韵律层理  

2.7.均质层理  

通常称块状层理(massivebedding),是一种呈现大致均质外貌,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其特点内部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都无分异现象。  

成因:(1)悬浮物质快速沉积,(2)浊流,(3)生物扰动  

3.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及其与层理形成的关系(自学)  

4.层理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1)有助于正确划分和对比地层、恢复地层产状。  

2)交错层理是最有价值的指向构造,可以确定古水流系统。  

3)根据层理类型,可以推断沉积环境。  

研究方法  

1)确定层理类型及其在剖面中的组合关系。  

2)查明层理显现的原因。  

3)详细描述层理的内部特征。  

4)必须进行交错层理的定向测量。  

(六)叠瓦状构造(imbricatedstructures  

主要是指扁平砾石在流水的作用下均向同一方向排列的现象。砾石的叠瓦形式与流水方向的关系,最常见的是迎流叠瓦,即砾石的最大扁平面的倾斜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penecontemporaneousdeformationstructures  

准同生变形构造是指在沉积作用的同时或在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发生变形所形成的各种构造。这类构造通常是局部分布的,基本上局限于上、下未变形层之间的一个层内。  

(一)负载构造(loadstructures  

也称负荷构造、重荷模(loadcasts)等  

是指覆盖在泥质岩之上的砂层底面上的瘤状突起。  

它是由于下伏的含水塑性软泥承受了不均匀的负载,使上覆砂质物陷入下伏泥质物中而产生的。  

形状很不规则,一般不对称,排列杂乱,大小不一,几mm~几dm  

当下伏软泥中的纹层发生畸变时,常被向上挤入夹于下垂的负载构造之间,呈薄的舌状体,称之为火焰状构造。  

负载构造多在浊积岩中保存良好。  

(二)球枕构造(ballorpillowstructures  

砂球和砂枕构造(ball-andpillowstructure  

主要出现在砂、泥互层并靠近砂岩底部的泥岩中,是被泥质包围了的紧密堆积的砂质椭球体或枕状体。  

大小几cm~几m,一般不具内部构造。  

多数人认为,球枕构造是砂层断裂,然后陷入下伏泥质岩中形成的。  

(三)滑塌构造(slumpstructure  

是指斜坡上未固结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而形成的变形构造。  

这类构造常局限于一定层位中,与上、下岩层呈突变接触。  

一般伴随快速沉积而产生,它是水下滑坡的良好标志。多出现在三角洲的前缘、礁前、大陆斜坡及海底峡谷前缘。  

(四)包卷层理(构造)(convolutebeddingstructure))  

或称包卷构造、旋卷层理、扭曲层理、揉皱层理、卷曲层理等。  

是指在一个岩层内所发生的纹层盘回和扭曲现象。  

它常被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并显示出小型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的复杂现象。  

主要见于较薄层粗粉砂层或细粉砂层中,可以是硅质的或碳酸盐质的。  

有多种成因解释:(1)沉积物的液化作用,(2)孔隙水的泄水作用。  

在浊流沉积中较为常见。  

(五)碟状构造(dishstructures  

由模糊的形如碟状的上凹纹层组成,直径一般为几cm。它们在横向上断续分布,垂向上互相重叠,其间的泄水通道的砂柱分开。  

一般认为,碟状构造的形成与快速堆积的沉积物中孔隙水的向上泄出引起颗粒重新排列有关,因而又称泄水构造(water-escapestructure)。  

主要出现在迅速沉积并饱含孔隙水的砂岩中,尤其是重力流沉积中。  

(六)坑丘构造(pitandmoundstructures  

当沉积物中所含的气体或水分穿过沉积层向上运动到沉积表面时,就形成坑丘。  

三、暴露成因的构造  

沉积物露出水面(或在水面附近),处于大气中,表面逐渐干涸收缩,或者受到撞击而形成的层面构造,如干裂、雨痕、泡沫痕等。这些沉积构造具有指示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的意义。  

(一)雨痕及冰雹痕(raindropimpression&hailprint  

雨痕、冰雹痕是雨滴或冰雹降落在泥质沉积物的表面,撞击成的小坑。  

(二)泥裂(干裂)(mudcrack  

它是沉积物露出水面时因曝晒干涸所产生的收缩裂缝。  

在平面上呈多角形或网格状龟裂纹,断裂面形状呈“V”字形,也可呈“U”字型。  

常见于粘土岩和碳酸盐岩中。  

(三)流痕(currentmark  

流痕是在水位降低,沉积物即将露出水面时,薄水层汇集在沉积物表面上流动时形成的浸蚀痕。一般呈齿状、梳状、穗状、树枝状、蛇曲状等。  

(四)泡沫痕(foamimpressions  

是沉积物近于出露水面时,水泡沫在沉积物表面暂停留所留下的半球形小坑,坑壁光滑,边缘凸起,很象小的痘疤,常成群出现,大小悬殊。  

第三节  化学成因的构造(Chemical genetic strucutres 

这类构造是指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和其以后由化学作用所形成的构造。这类次生成因的沉积构造金星沉淀和溶解二种作用的结果。如晶体印痕、结核、缝合线、叠锥等。  

一、结晶构造  

(一)晶体印痕与假晶(crystalimprintsandcrystalpseudomophos  

如果条件适宜,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可形成盐类和冰等物质的结晶体,这些晶体后来由于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从而在层面上留下特殊的晶体印痕。  

晶体印痕一般在泥质沉积物中容易保存。  

常见的有石盐晶体印痕(石盐假晶)、石膏晶体印痕(石膏假晶)、冰晶印痕等。  

(二)鸟眼与窗孔构造(bird-eye,fenestralstructures  

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主要出现在潮上带和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中。  

成因:气泡成因、收缩成因、生物成因等  

(三)示顶底构造(geopetalstructure)

在碳酸盐岩的原生孔洞中,有两种不同的充填物,在孔洞的底部或下部,为泥屑、粉屑等内碎屑充填,色较暗;孔洞的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色较浅,两者之间界面平直,能表示岩层的顶和底。  

二、压溶构造  

(一)缝合线(styolite  

缝合线常见于碳酸盐岩中,但也出现在石英砂岩、硅质岩及蒸发岩中。  

缝合线是一种裂缝构造。  

在岩层的切面上,它呈现为锯齿状的曲线——缝合线  

在平面上,它呈现的参差不齐凹凸起伏的面——缝合面  

从立体上看,这些凹下或凸起的大小不等的柱体——缝合柱  

缝合线大小:1mm~几十cm(起伏)  

产状:有的与层面平行,甚至与层面一致,有的则与层面交叉。  

成因:压溶  

(二)叠锥构造(cone-in-conestructures  

叠锥常见于泥灰岩、钙质泥岩中,也可见于石灰岩和方解石脉中。  

它是由一连串漏斗状锥体套叠在一起所组成。  

锥体一般垂直于层面或脉壁,在层面上呈同心圆状,纵切面上呈“V”字型套叠。锥高一般110cm,锥顶角3060°。  

叠锥为纤维状方解石组成,其C轴和锥轴大致平行排列,具波状消光。  

三、增生与交代构造  

(一)结核(concretion  

1.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这种矿物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判别的不规则团块。  

2.成因:主要是未固结岩石中的呈溶液状态的分散物质,重新分配和集中并逐渐增长而成。  

3.特征:  

1)形状:球状、椭球状、饼状或不规则状  

2)大小:<1cm ~几十cm

3)成分:碳酸盐、硫化铁、硫酸盐、硅质、磷酸盐、锰质  

4)内部构造:很不相同,可以是均质的,同心圆状或放射状等,如龟背石。  

5)产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呈串球状成群产出,甚至平行层面分布。  

4.成因分类:  

1)同生结核: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如现代海底的FeMn结核,结核不切穿层理,而是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2)成岩结核:成岩阶段物擀重新分配的产物。它既可以切穿层理,又可见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3)后生结核:形成于沉积物固结成岩以后,常沿裂隙带和层理分布,故它切穿层理而无层理弯曲现象。  

5.研究意义:  

1)结核可以作为对比标志,用于划分对比地层。  

2)结核可以作为地球化学相的标志。  

3)结核可以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6.研究方法:描述形态、鉴别成分、查明产状、确定与围岩的关系等。  

(二)葡萄状构造(clusterstructures  

葡萄状构造是指碳酸盐岩中一种由许多具有碳酸盐包壳的似球状或不规则状的大颗粒密集堆积而成的、表面看起来象成串葡萄的沉积构造。  

第四节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Organic genetic structures    

是指生物由于活动或生长而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其中包括生物遗迹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生物生长构造、植物根迹等。  

一、生物遗迹构造(Lebensspurenstructures)

1.生物遗迹构造是指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具有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包括生物生存期间的运动、居住、觅食和摄食等行为遗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痕迹化石或遗迹化石。  

2.分类:塞拉克(Seilacher,1964)根据习性特征把痕迹化石划分为五个主要组合。  

1)停息痕迹(restingtrail)——生物活动过程中在停息时留在沉积物表面的躯体印痕,形态与生物腹面形态一致。  

2)爬行迹(craulingtrail)构造——生物在沉积物表面移动时的轨迹,形态呈直线型或曲线型简单花纹。  

3)觅食迹(grazingtrail)或搜索迹构造——在较深水平静环境中,生物为了觅食在沉积物表面吞食沉积物时造成的痕迹。  

4)摄食迹(feedingtrail)构造——在浅水中,生物为了摄食在沉积物内部挖掘的通道。  

5)穴居迹(dwellingtrail)构造——在滨岸地带生物为了食悬浮物和避免水流冲击而挖掘的管状潜穴。  

3.研究意义:判断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  

二、生物扰动构造bioturbationstructure  

底栖生物的活动使沉积物遭受破坏,而形成不具有确定形态的生物扰动现象,这类构造——生物扰动构造。  

三、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  

具有叠层构造的岩石称叠层石(stromatolite  

它是由蓝绿藻细胞分泌粘液质陷捕和粘结沉积质点而成的。由两种基本层组成:(1)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份含量多;(2)富屑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份少。两种基本层叠置出现,即形成叠层构造。  

叠层石的形态变化多样,明显地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基本形态有层状、波状、柱状及锥状。  

四、植物根痕迹(Rootimprint)  

1.植物根呈炭化残余或枝叉状矿化痕变出现。在煤系地层中特别常见,是陆相的可靠标志。  

2.植物根印痕对识别淡水和微咸水环境是有价值的。  

3.根系层的存在可说明植物就地生长。  

第五节  沉积岩的颜色(Colors of sedimentary rocks    

沉积岩的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的标志,是鉴别岩石、划分和对比地层,分析判断古地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Genetictypesofcolorsofsedimentaryrocks)  

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三类: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其中继承色和自生色都是原生色。  

1.继承色—主要决定于碎屑颗粒的颜色,如长石砂岩多呈红色,纯石英砂岩呈白色。  

2.自生色—决定于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及其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如海绿石。  

3.次生色—在后生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由新生成的次生矿物所造成的颜色。  

4.岩石颜色的原生性和次生性都可用作找矿标志。  

二、引起沉积岩颜色的原因(Causesresultingincolorsofclasticrocks)  

沉积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岩石的成分,即决定于岩石中所含的染色物质——色素,或者说沉积岩的颜色多半是由含铁持化合物或含游离碳等染色物质(色素)造成的。  

1.灰色和黑色  

有机质(炭质、沥青质)或分散状硫化铁(萤铁矿、白铁矿),还原~强还原环境。  

2.红、棕、黄色  

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赤铁矿、褐铁矿)等,氧化~强氧化环境。  

3.绿色  

1)多数是由于含低铁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等。  

2)少数是由于含铜的化合物,如孔雀石。  

(以上均反映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3)有时是由于含有绿色的碎屑矿物,如角闪石,阳起石等。  

三、颜色的意义和描述方法(Significanceanddescriptionmethodsofcolors)  

1.意义  

1)岩石的颜色和色调具有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意义。  

2)岩石的颜色通常具有一定的成因意义,有助于了解古地理条件及可以作为评价找矿的标志。  

2.描述方法  

1)应以表示主要颜色为主。  

2)在观察颜色时,必须看到新鲜面。  

3)在野外,颜色的描述应逐层进行。  

4)要查明颜色的原生性或次生性及其成因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