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王振奇,男,1963年8月生,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6年6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石油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9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2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2年10月~2006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5年12月晋升为教授。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库”成员
研究方向:油气成藏、油气储层综合评价。
通信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威廉希尔足球 邮编:434023
联系电话:0716-8060278-803(办)
2
、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油气地球化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中外油气田》、《资源勘查进展》等课程,为硕士和博士生讲授《油气资源评价》、《油气地质学新进展》等课程。
2.1主讲课程
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本科专业必修课 4 学时 1 届 共120 人
⑵《油气地球化学》 本科专业选修课 6 学时 4 届 共1048 人
⑶《资源勘查进展》 本科专业选修课 4 学时 3 届 共925 人
⑷《中外油气田》 本科专业选修课 6 学时 1 届 共109 人
⑸《油气资源评价》 研究生选修课 6 学时 1 届 共10 人
2.2实践教学
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2周 5 届 共 37 人
⑵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 4周 2 届 共 96 人
2.3指导研究生
(1)2006.9-2009.6,指导2006级硕士研究生5人。
(2)2007.9-2010.6,指导2007级硕士研究生3人。
(3)2008.9-2011.6,指导2008级硕士研究生4人。
(4)2009.9-2012.6,指导2009级硕士研究生7人。
(5)2010.9-2013.6,指导2010级硕士研究生7人。
3.教学研究
3.1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
(1)1997~2005,油田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湖北省教改项目,主要研究人员(2)
(2)2004~2008,《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威廉希尔及湖北省精品课程,主要研究人员(3)。
(3)2007~2010,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2)。
(4)2008~2011,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项目(2008),主要研究人员(8)。
3.2发表教研论文
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威廉希尔学报(自科版)理工卷.第 3,2009
3.3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讲授的本科课程深受员工欢迎。近五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30余人,多人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优良,多次荣获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4、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油气成藏规律和储层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及各油田分公司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效益,获得合作单位的好评。先后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国内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及公开出版的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PA》、《CA》、《BIG》等收录;公开出版二十余万字专著一部。 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威廉希尔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4.1近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2008.1~2010.12,深水碎屑岩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特征及储层预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负责人。
(2)2008.1~2010.12,惠州地区新近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及精细沉积相分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骨干研究人员。
(3)2008.1~2010.12,古珠江三角洲体系及地层岩性圈闭勘探潜力研究,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合作项目,骨干研究人员。
(4)2008.1~2010.12,惠州地区新近系三角洲体系隐蔽油气藏的识别和预测研究,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合作项目,骨干研究人员。
(5)2009.12~2010.05,尼日利亚OML-64区块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中石化南阳油田合作项目,负责人。
(6)2009.01~2009.12,白家海凸起-阜北斜坡区侏罗系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目标评价,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合作项目,负责人。
(7)2008.01~2008.1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石炭系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合作项目,负责人。
(8)2008.00~2008.12,尼日利亚OML-64区储层综合研究,中石化南阳油田合作项目,负责人。
(9)2005.06~2008.0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三叠~第三系油气成藏分布规律及有利目标评价,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合作项目,负责人。
(10)2006.06~2007.01,尼日利亚OML-66区块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目标评价 ,中石化南阳油田合作项目,负责人。
(11)2005.01~2006.12,原生稠油成因机理及判识标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12)2005.06~2005.12,大港齐家务碳酸盐油藏储层精细描述及开发方案调整,中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合作项目,骨干研究人员。
4.2主要著作
《扇三角洲体系精细构成及低渗油气储层综合评价》,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4.3
近几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
(1)王振奇,支东明,张昌民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源探讨. 《中国科学》.2008.
(2)Wang Zhenqi.Oil source analysis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in Chepaizi area,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Science in China》. 2009.
(3)王振奇,张尚锋,淡卫东,程涛.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特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9.
(4)王振奇,于赤灵,张林晔,刘俊民.济阳坳陷郑家-王庄油田稠油生物降解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断块油气田》.2005.1.
(5)王振奇,彭平安,于赤灵,卢鸿,邹艳荣,张林晔,刘俊民.生物降解稠油的成藏及次生变化:济阳坳陷郑家-王庄油田油藏剖面实例研究. 《科学通报》.2004.12.
(6)Wang Zhenqi.Pool-formation and secondary change of biodegraded viscous oils: Case study of reservoir section in the Zhengjia-Wangzhuang Oilfield,Jiyang Depress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12.
(7)王振奇,何贞铭,张昌民,李少华,徐龙.三角洲前缘露头储层层次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潭家河剖面为例.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12.
(8)王振奇,张昌民,徐龙,何贞铭,林克湘.陕甘宁盆地三角洲前缘露头砂体成岩作用和储集特征. 《河南石油》.2004.11.
(9)王振奇,卢鸿,于赤灵,张林晔,刘俊民.济阳坳陷郑家-王庄油田生物降解稠油成熟度及油源研究.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6.
5、获奖情况
5.1教学获奖
(1)参加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级精品课程。
(2)参加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获2008年威廉希尔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编号2008019)、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 2009174)。
(3)参加的“油田地质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2005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5.2科研获奖
(1)参加的“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储层精细描述”,获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参加的“储层建模技术”,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3其他奖励
(1)2008年获威廉希尔教学质量优秀奖。
(2)2009年获威廉希尔足球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