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足球地质系马斌玉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海洋地质学领域主流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MSE)上发表题为“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hale Oilfrom the Paleogene Kongdian Formation in Cangdong Sag,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
游离油是页岩油产量的主要贡献者,评价不同状态的油(吸附油、游离油)的含量是预测页岩油产能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页岩吸附油和游离油含量的新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简称孔二段)页岩为例开展了研究。该方法结合了常规岩石热解和多温阶热解,解决了现有的单一多温阶热解实验无法有效区分游离油和吸附油温度界限的问题(图1),揭示了吸附油和游离油主要赋存于直径>20nm的孔隙中,且其含量主要受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热成熟度的控制。孔隙空间不是影响页岩油赋存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最后结合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和页岩油赋存特征,提出了页岩油的赋存及演化模型(图2)。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页岩油差异富集的认识,为寻找页岩油有利区提供了有效指导。
论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077-1312/12/9/1557
图1 基于常规岩石热解和多温阶热解的不同赋存状态下的页岩油温度区间划分
图2 页岩油赋存及演化模型
图3 论文首页